跳到主要內容

不可輕忽的下背痛-僵直性脊椎炎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

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的慢性疾病,發病的原因與一種遺傳基因HLA-B27有很大關係,有關引起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清楚,基因和環境因素(如細菌感染)的影響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臨床上除了會侵犯脊椎關節而導致下背痛,關節附近的構造都可能會被侵犯,所以病人全身可能會有多處疼痛。嚴重者其脊椎會沾黏,最後形成駝背的外觀。




臨床特徵

僵直性脊椎炎的臨床特徵,以發炎性下背痛為主,如果下背痛的性質至少有符合以下兩項,得考慮是發炎性下背痛

1. 晨僵超過 30 分鐘

2. 運動後改善,但休息無法改善

3. 半夜痛醒

4. 轉移性臀部疼痛。轉移性是指不會持續,有可能左邊痛然後換右邊痛。


另外還會有不對稱性周邊關節炎、著骨點疼痛等,曾有患者長期左肩疼痛,被當作五十肩治療一段時間,後來才診斷是僵直性脊椎炎。約有25%的患者會發生急性虹彩炎,進而導致視力模糊。有15%患者會併發 IgA nephropathy,多為無症狀輕微血尿,少數病人則會造成腎功能異常。另外心臟方面常見合併主動脈瓣膜逆流,但通常沒有症狀。

診斷

診斷要件為發炎性下背痛,加上骨盆X光顯示有雙側二級薦腸關節炎或是單側三級以上薦腸關節炎。很多人會以為抽血發現HLA-B27陽性就是有僵直性脊椎炎,其實這些人只有百分之二至十以後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治療處置



在治療方面,最重要第一步是給予非類固醇止痛藥,70%~80%的病人可在這一步就得到緩解。若使用了兩種以上的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約2-3個月仍然無效的話,可以申請生物製劑(TNF blockers)。而若是有周邊關節病變的情況,如下肢關節炎,可增加免疫調節藥Sulfasalazine,若再無效可加上類固醇。有些患者往往因為不痛或可以忍痛就不按時服藥,經年累月之後逐漸形成骨柱彎曲狀的駝背畸形,嚴重者就得依靠手術來矯正其畸形了。

治療期間,物理治療和復健是很重要的,例如做伸展操、伏地挺身、游泳等,都可以防止沾黏。


另外,我在門診有時也會遇到患者雖然有按時服藥,但身體仍不時會僵硬疼痛,抽血發炎指數卻都正常,這時除加上嗎啡類止痛藥物或肌肉鬆弛劑之外,會建議接受耳醫加針灸治療 ,這時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止痛效果。



結論

下背痛是門診很常見的主訴之一,大部分患者多以骨科或復健科為優先看診科別,如果有上述發炎性下背痛性質,得考慮是風濕免疫疾病所造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克服乾癬 找回皮膚健康

慢性疲勞-腎上腺疲勞惹的禍(下)

腎上腺所分泌的皮質醇是人體中應付大大小小壓力的荷爾蒙,以幫助身體維持平常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也越來越複雜,身體若長期處在壓力情況下,腎上腺就會因為工作過度而逐漸疲勞,其功能也會逐漸失常。倘若出現長達好幾天、數月或好幾年的疲勞、睡不飽、憂鬱、失眠、性欲降低、便祕和好吃高鹽食物等症狀,這時就該懷疑有腎上腺疲勞的現象。所謂腎上腺疲勞是由James L. Wilson博士在90年代後期所提出,目前不是一個很明確可以診斷的疾病。有學者大致將腎上腺疲勞分為三階段,除症狀由輕微漸漸變嚴重之外,皮質醇的分泌也是由增加而逐漸減少。 檢驗荷爾蒙 臨床上我們可以透過抽血,驗尿和唾液來檢測上述相關的荷爾蒙分泌情況。如利用唾液來檢測皮質醇,除了比較容易收集之外,一整天可以收集很多次,以便觀察一整天的生理節律變化。而抽血檢查,一般會在早上和晚上抽血,甚至一天可能要抽四次,較為不便;加上大部份的皮質醇進入血液後,會與血中結合球蛋白以及白蛋白結合,若抽血報告值偏低,很難區分是體內的皮質醇分泌真的不足,或是因球蛋白含量低所致。另外,也有透過收集24小時尿液以檢測游離皮質醇,缺點是收集不方便,也沒辦法顯示生理節律的變化。因此唾液分析是檢測皮質醇功能較為準確的方法。 解決之道 當出現腎上腺疲勞現象時,首先得確認壓力源為何,是否慢性疾病控制不佳、重金屬中毒、工作繁重、財務壓力等。改善的方式包括積極控制原本的慢性疾病,減輕身體和心靈的壓力,消除毒素,避免消極思維,補充對身體健康的食物和營養劑等。 面對任何疾病,飲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許多食物可保護腎上腺,有助於恢復腎上腺疲勞。但首先,必須先消除環境中難以消化的食物和任何毒素或化學物質。 要避免的食物 咖啡因 這會干擾睡眠週期,使腎上腺很難恢復。如果一定要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那麼盡量在中午之前酌量飲用。 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如精製麵粉、米、水果和其他甜點。這些食物會讓血糖快速上升,誘發胰島素分泌相對增加。日積月累之後,胰島素分泌功能會產生功能障礙的情形,因而導致白天或深夜會有低血糖的狀態,可能會產生焦慮、頭暈、顫抖和盜汗。這時體內的皮質醇被迫更大量的分泌,以便提高血糖。這情況如果持續發生,腎上腺將會負擔過重而不堪負荷。因此盡量不要吃白色的食物,可改糙米、雜糧或黑麥等有顏色的碳水化合物,或是其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此

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修復腸道是關鍵

  在門診,很多人會搞不清楚什麼是自體免疫疾病,往往因為皮膚癢、全身關節痛或不孕等,在別科找不出原因時,才被轉介到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 自體免疫疾病約有100多種,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乳糜瀉、乾癬、橋本氏甲狀腺炎和再生性貧血等,每種疾病症狀雖然不同,但引起的原因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