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很多人會搞不清楚什麼是自體免疫疾病,往往因為皮膚癢、全身關節痛或不孕等,在別科找不出原因時,才被轉介到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
自體免疫疾病約有100多種,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乳糜瀉、乾癬、橋本氏甲狀腺炎和再生性貧血等,每種疾病症狀雖然不同,但引起的原因卻是一樣的。
我們體內抗體,主要是用來對抗病毒、細菌和毒素。由於我們的免疫系統發生了異常,免疫系統反而攻擊自身組織,造成身體損害而引發疾病,就好比一支軍隊誤將自己的人民當成敵人,形成自己人打自己人。
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是什麼
攜帶致病基因
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女生,主要是男性荷爾蒙睪酮和抗自體免疫疾病之間有關聯,而女生只含有少數睪酮。
然而,遺傳基因並不是致病主要原因,後天環境和飲食的影響才是導火線。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基因,但可以藉由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來延遲疾病的發生。
腸道菌叢失衡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對於免疫功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也是人體內大多數微生物駐留的地方,目前很多研究指出,如抗生素或其他藥物濫用,以及高度加工的食品等,都是導致腸道菌叢失衡的原因,而這也是引起自體免疫疾病的絕對因素。
自體免疫疾病與腸道菌叢失衡的關聯
類風溼性關節炎
我們體內黏膜組織經常有許多細菌滋生,包括牙周組織、肺和腸道等,這些是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初位置。
乾癬
腸道菌群增強了Th17的反應,這免疫反應會導致皮膚發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
腸道菌叢組成的變化和腸道黏膜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發炎反應,因而導致腸道產生發炎性疾病。
橋本氏甲狀腺炎
腸道菌叢失衡也會影響腸道以外的免疫反應,甲狀腺是最常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器官之一。
腸漏症
健康人的腸道黏膜有一層黏液保護膜,這層保護膜上的腸道內膜細胞之間有很小的縫隙,可以讓消化完全的各種營養素滲入到血液系統,供人體使用,而其它不應該進入血液的大分子,會被擋在腸壁細胞的外面。
腸黏膜細胞原本是一個盡職的守門員,它只會讓好的養分進來,不讓破壞分子進入。當腸黏膜細胞之間的縫隙增大時,沒完全消化掉的蛋白質、脂肪、以及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就會乘機而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此引發一系列不正常的免疫反應,乃至自體免疫反應,此謂腸黏膜細胞通透性增加,又稱腸漏症。
導致腸漏症的主要原因乃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所有引起的食物中,麩質 (Gluten) 的破壞力是最強的。它會引發腸道分泌一種名為連蛋白(Zonulin) 的物質,不僅會破壞小腸絨毛,分解腸壁細胞間的緊密連結,使腸道壁產生更大的縫隙。除麩質之外,精緻糖、高溫油炸和充滿添加劑的加工食品也很容易破壞腸道環境。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許多皮膚病,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都與腸漏症有關,因此修復腸道是治療眾多疾病的基礎。
壓力
長期壓力和負面情緒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也會使得腸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營養吸收率降低。長此以往,減弱免疫系統對身體感染的反應,讓致病菌和病毒有機可乘,從而導致慢性發炎和腸漏症,因此可藉由適當運動來緩解壓力。
環境中的毒素
我們每天幾乎都會接觸數以萬計的毒素和化學物,如蔬果上的殺蟲劑、化妝品、含鉛玩具等,這些都容易導致身體裡充滿過量的重金屬。其中,汞的影響最大,很多女士使用含汞的美白霜、祛斑霜,或是曾經接受過汞齊補牙,導致體內聚集了很多汞,這種經皮毒難以透過體內代謝排出。汞會造成肝臟解毒功能減弱、神經損傷,也能誘發和加重自體免疫病。
輔助療法
因此,自體免疫疾病除了用藥物來控制病情之外,藉由排毒、修復腸漏症、改變飲食習慣等來讓細胞逐漸恢復健康,減低藥物的依賴。
關於排毒,選擇的種類有很多,大多以抗氧化劑為主。而修復腸漏除了避免加工食品和精緻澱粉之外,每餐可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也可以另外補充omega-3和omega-9或益生菌。
另外利用針灸搭配耳醫治療,不僅能治病,也能藉由經絡的平衡來讓身體恢復健康。這幾年門診的經驗,有好幾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經上述方式調整和移除汞牙之後,大多能慢慢減少藥物的使用,且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如疲倦、掉髮、眼乾口乾、耳鳴、心悸、胸悶、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等都能獲得改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