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整合醫療



何謂主流與非主流醫學

 

目前的醫學大致上分成「西醫」和「中醫」,也有些人認為應該分為「現代醫學」及「傳統醫學」。現代醫學為目前世界先進國家所共同認定之主流醫學體系,透過問診、理學和儀器檢查,還有檢驗來診斷患者得了什麼病。如患者抱怨多處關節腫痛,抽血發現類風濕性因子陰性,而骨骼肌肉超音波顯示有滑膜炎,這時就可能是早期類風溼性關節炎,予以提早治療可以改善疼痛並預防關節變形。這種診斷與治療乃是根據大量的文獻為基準,具有實證的依據,可以被重複及量化。
 
而傳統醫學比較屬於經由經驗的累積來作診斷及治療,它的治療理論屬扶正固本為多。不過目前有些中醫師也開始講究依照科學實證來驗證治療效果。另外其他的治療方式,如食療、芳香、催眠、能量等,則統稱為非主流醫學。


能否逆轉疾病

 

隨著醫療越來越進步,各分科越來越細,醫療專家越來越多,各種醫療設備或治療也越來越先進。然而,即使很多疾病能因此獲得控制,慢性疾病卻如海嘯般在全球蔓延,諸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等病人數則是急遽增加。

何謂功能醫學


功能醫學的主要精神,乃是把焦點從"人所患的病"轉移到"患病的人"。一個人會生病,大致上是因為環境汙染、微生物、受了外傷、情緒壓力、營養失衡和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原因,導致體內生理生化功能失衡,日積月累後就產生了疾病。因此,藉由詳細問診後,再給予個人化的檢驗,如脂肪酸、胺基酸、重金屬、心血管發炎指標和微量元素等。目的是找出引發疾病的前置因子或遺傳基因,並即早介入治療。
功能醫學的醫生除了開立各種保健品,有些也會作內視鏡檢查,會開立西藥或中藥,同時會給予病患適量運動的計畫表和正確飲食觀念,如此不僅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藉由消除引發疾病的媒介原因,來達到逆轉疾病的可能

 

                                         日常保健養生方式





除此之外,平常溫灸大椎、身柱、肺俞和命門等穴位,或是多多按摩耳穴也是可以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何謂最好的醫療


每個人的身體變化都不同,也不會完全按照教科書上寫的一樣來生病。將主流與非主流醫學的理念方式整合起來,不僅重視每個人體內生化反應的差異性,也較能得到合適的診斷並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手段。或許這才是最好的醫療,也才是最佳對抗疾病或預防保健的實踐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克服乾癬 找回皮膚健康

慢性疲勞-腎上腺疲勞惹的禍(下)

腎上腺所分泌的皮質醇是人體中應付大大小小壓力的荷爾蒙,以幫助身體維持平常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也越來越複雜,身體若長期處在壓力情況下,腎上腺就會因為工作過度而逐漸疲勞,其功能也會逐漸失常。倘若出現長達好幾天、數月或好幾年的疲勞、睡不飽、憂鬱、失眠、性欲降低、便祕和好吃高鹽食物等症狀,這時就該懷疑有腎上腺疲勞的現象。所謂腎上腺疲勞是由James L. Wilson博士在90年代後期所提出,目前不是一個很明確可以診斷的疾病。有學者大致將腎上腺疲勞分為三階段,除症狀由輕微漸漸變嚴重之外,皮質醇的分泌也是由增加而逐漸減少。 檢驗荷爾蒙 臨床上我們可以透過抽血,驗尿和唾液來檢測上述相關的荷爾蒙分泌情況。如利用唾液來檢測皮質醇,除了比較容易收集之外,一整天可以收集很多次,以便觀察一整天的生理節律變化。而抽血檢查,一般會在早上和晚上抽血,甚至一天可能要抽四次,較為不便;加上大部份的皮質醇進入血液後,會與血中結合球蛋白以及白蛋白結合,若抽血報告值偏低,很難區分是體內的皮質醇分泌真的不足,或是因球蛋白含量低所致。另外,也有透過收集24小時尿液以檢測游離皮質醇,缺點是收集不方便,也沒辦法顯示生理節律的變化。因此唾液分析是檢測皮質醇功能較為準確的方法。 解決之道 當出現腎上腺疲勞現象時,首先得確認壓力源為何,是否慢性疾病控制不佳、重金屬中毒、工作繁重、財務壓力等。改善的方式包括積極控制原本的慢性疾病,減輕身體和心靈的壓力,消除毒素,避免消極思維,補充對身體健康的食物和營養劑等。 面對任何疾病,飲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許多食物可保護腎上腺,有助於恢復腎上腺疲勞。但首先,必須先消除環境中難以消化的食物和任何毒素或化學物質。 要避免的食物 咖啡因 這會干擾睡眠週期,使腎上腺很難恢復。如果一定要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那麼盡量在中午之前酌量飲用。 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如精製麵粉、米、水果和其他甜點。這些食物會讓血糖快速上升,誘發胰島素分泌相對增加。日積月累之後,胰島素分泌功能會產生功能障礙的情形,因而導致白天或深夜會有低血糖的狀態,可能會產生焦慮、頭暈、顫抖和盜汗。這時體內的皮質醇被迫更大量的分泌,以便提高血糖。這情況如果持續發生,腎上腺將會負擔過重而不堪負荷。因此盡量不要吃白色的食物,可改糙米、雜糧或黑麥等有顏色的碳水化合物,或是其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此...

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修復腸道是關鍵

  在門診,很多人會搞不清楚什麼是自體免疫疾病,往往因為皮膚癢、全身關節痛或不孕等,在別科找不出原因時,才被轉介到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 自體免疫疾病約有100多種,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乳糜瀉、乾癬、橋本氏甲狀腺炎和再生性貧血等,每種疾病症狀雖然不同,但引起的原因卻是一樣的。